top of page



試喝
說起來我在咖啡廳也幹過不少事,大學時與幾個朋友談出一本雜誌來,安慰過朋友失戀,約會,寫出小說集,又簽過各種合約,聊出一份工作又確定了離職。咖啡廳是個容器,它可以讓一個人鑽進去,也能夠容納眾數,只要是靜態的活動,彷彿都能在這安身立命。
2024年11月21日讀畢需時 20 分鐘
0 則留言


國際關係是叛國罪,文學是宣傳煽動:烏琵《自由》
《自由》的故事在第一部的結尾處徹底翻轉,一洗先前令人困擾的天真爛漫。從此以後,世界天翻地覆——在蘇聯解體面前,採用這種措辭不算誇張。在這部將鏡頭聚焦於一九九○年阿爾巴尼亞的回憶錄裡,蕾雅.烏琵(Lea Ypi)寫下她還是小女孩時,在舞台一樣虛假的共產世界裡的處事方式。
2023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0 則留言


以女性視角逆寫正典:歐法洛《哈姆奈特》
《哈姆奈特》今年8月由新經典文化翻譯出版,它的原文在2020年出版時,接連斬獲了英國女性小說獎首獎與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大獎,也榮獲各大報刊的年度選書。《紐約時報》為我們概括了全書的主軸:「1596年,莎士比亞11歲的兒子哈姆奈特去世,影響他幾年後創作的劇本《哈姆雷特》。這部小
2023年10月1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則留言


生命中格外有意義的瞬間,必須以此後的生命來緩慢理解:山田鐘人《葬送的芙莉蓮》
《葬送的芙莉蓮》寫的是時差,適逢終於動畫化,作為一個從第五話開始追外加三四刷漫畫的讀者,除了想寫些什麼外,每次看到勇者辛美爾出場(我還是比較偏好這譯名,欣梅爾聽起來好像護髮素)還是會膝躍反射般鼻酸起來。
2023年9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0 則留言

如何用問號根植全新時代的香港?:梁莉姿《樹的憂鬱》
梁莉姿的寫作功課比我更為複雜,她已經找到她的聲音了,但這種聲音能帶她抵達哪裡?這是一副持續因著外部世界的變異而不斷向內拷問的刑具,她十架的形狀是一個問號;同時也繼續開放讓世界洗禮入侵,讓群眾朝她拋擲每塊都會引發懷疑的石頭。
2023年7月2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0 則留言
隔間裡的Bullshit:兩部平行的上班族歷史
作為一個上班族,你是被買下了人、買下了技能、或是被買下了時間?時間是怎樣才能被買賣的?時間即是金錢?
2022年10月28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0 則留言


我們沒有很多時間:梁莉姿《日常運動》
《日常》有不少篇幅都相當明快,人物動機、時代環境、扭在一起產生衝突,在輪番上演後敘事聲音就插進來分析一次。就像三次鼓點後的一次重拍,而非《僅存》的三個重拍一次輕拍。距離是小說要拿捏的最重要問題,而《日常》無疑比《僅存》好。
2022年5月31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0 則留言


沉默有沉默的回聲:布朗肖
布朗肖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不只我們會問,而且也是令當時法國人疑惑不已的問題。
2017年2月20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