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煙火

  • 作家相片: 沐羽
    沐羽
  • 2018年2月3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0月17日


2017年12月我睡了兩天地板,用羽絨把自己裹起來雙手插袋,一天是平安夜,另一天是除夕夜。


那時我正進行一場看似壯遊但實際毫無意義的長途旅行,如果說傳統公路電影在末尾處主角會獲得心智成長,壯遊過後的青年會挖掘到自己人生目的,我覺得,我收集了一堆廢紙團或香蕉皮般的故事,只配放進垃圾站等候清理。從香港出發,坐火車和巴士抵達阿姆斯特丹,從此可以輕描淡寫地說:想抽大麻,坐一陣車就到了;不說出來的話是,記得做好隨地入睡的訓練,以及,抵御孤獨的心理建設。西伯利亞荒原的蒼茫雪景,你連生物都看不見任何一種,除了每隔數小時才會碰到的一個車站,不可能會有動物在窗外存在。你的同車乘客匆匆來去,沒有和你交談的意欲,俄國乘務員則言語不通,偶爾你被一聲轟鳴驚起抬頭,一列長達五十卡以上的載貨列車在你旁邊逆線而行,無窮無盡的顏色在窗外印象畫般刷過,那時你會覺得原來《百年孤寂》那連綿不絕的火車是真實存在的。六日以後你在另一個時區中,抵站,一身風塵,裹在身上的羽絨名為獨身。


所以我該如何為你展開這幅歐亞大陸的圖譜,如攤平一張A5畫紙指指畫畫,在北京站出發後兩日會到達中俄關卡,俄羅斯進入白俄羅斯時需要額外簽證,華沙布拉格居然比北京暖上許多,阿姆斯特丹的大麻氣味幾乎可以在圖譜上飄起,4D地突入你的鼻腔,貫穿你的想像,把你扯進那時差七小時的異域罪惡之都。但只要你仔細咀嚼我敘事時使用的逗號斷句,其實那才是我真正想說的部分。那些用煙蒂組織起來的虛無時刻,至今仍殘存在我未洗的羽絨上,無網絡的時光,讀書的時光,用手機的線下遊戲直到精神枯竭的時光,並長期以一種虛弱病人的表情沉入夢境。但夢仍如實反映出外界搖晃而重複的雪原枯樹無車公路荒廢木屋,如花紋雕刻在圖紙上坑坑窪窪地嘗試組構一個關於浪漫的符號。我總是在途上,總是變換著姿勢睡覺,怎麼可能睡得好?但我不欲把這句話拓展成一個龐大精巧的比喻結構了,關於人生還是旅途還是c’est la vie,我睡在白俄羅斯海關關卡的地板時,只重覆記起一句話:


像我這樣的一個人,所依存的,無非是陌生人的,好心。


頭條日報寫,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禮賓府與訪港的白俄羅斯第一副總理馬秋舍夫斯會面,就雙方共同關心的課題交換意見。行政長官歡迎雙方達成共識,讓持有有效香港特區護照和有效白俄羅斯國民護照的訪客可享相互免簽證入境待遇,每次逗留不超過14天,為香港和白俄羅斯居民帶來更大方便。而背包客棧寫,有一點必須注意:免簽只適用於首都明斯克國際機場的出入境關口。在火車在白俄羅斯邊界上停下來,海關男子說,sorry,please come,我說,ok,就背起十五公斤的背包行到走道上,他也知道語言不通,懶得看我。過一陣子帶我下車後他說wait,我們站在無雪的石板路上,卻有細雨,他與幾個海關拿出煙來,我也拿出我的,給他一根,他說,oh you smoke?我說,yes。然後大家圍成一圈,抽空這個等候海關專車過來靜默而荒謬的無翻譯失語時刻,遍地是我們的蒼白煙蒂如頭頂上漸密的雨,如我對於將去之地的一頭霧水。


12月24日晚上10時許,我被帶到白俄羅斯的海關關卡,海關男子說wait,我說ok,他們就離開走到關卡屏風後的房間。十分鐘後他獨自折返,興高采烈地說Hong Kong,smoke!我說,ok,smoke,進了近門口處沒有煙霧感應器的小房間,好黑,但管他的。


他者的單詞。異鄉人。未能準時抵達的列車。在諸多奇形怪狀的想像中,我在那被拘留處理臨時簽證完全空無一人的海關大堂裡,等待18小時再出發前往波蘭的齒輪空轉時間裡我想像自己的無數下場,比如折返,或買票前進,或勒索,被販賣到某個俄文標記的小鎮作工至死,或塞進一個囚房沒收一切財物失去時間概念靠定時送餐活過一段失去思考的日子後,某天聽見鑰匙被打開並在生鏽的嘎吱喀啦聲裡被釋放,周遭已是一眾無法指認為人類的生化戰爭後的七頭八手怪物。但那海關男子只是每隔一陣子就從屏風後走出來說,smoke,我就說,ok,後來我們交換名字,用極破的英語聊天,後來(大概已是早上2點多)他就叫我my friend,我送他一張A5紙畫出來的聖誕卡。但我尚未說出我想說的:在諸多奇形怪狀的想像中,我最懼怕的,是有哪怕一個海關認識中文,並粗暴搜開我的背包時,抓出我唯一帶著的書本,《西夏旅館》。


我將如何解釋,向他或她?當第一頁被打開,「這樣塵蟎滿布的寒酸小閉室,亦能朦朧召喚他在一陌生地召妓的旖旎想像」,或,「沒移氏的胯下似乎噴散出一種濛曖光暈白的香氣,像鼻涕蟲鑽進他的鼻腔,蠕爬進他的腦額葉」,我將強行臉紅耳赤地爭辯:this is Taiwanese hookers guide...yes...在夜晚凌晨全世界都終於踏進聖誕的歡騰瞬間,我幾乎覆蓋著一種關於對於文學的恐懼懷疑,在海關大堂的角落,雙手插進羽絨的口袋裡瑟縮側臥在自己的背包上,幾乎以一種囁嚅的語氣對裡頭的書說:你背叛了我,我帶你來到這麼遠,你居然背叛了我。


那晚我極不恰當地做了一場春夢,一個報社的舊女同事在計程車上淫蕩地啃著我環抱著她喝醉後歪斜靠在我肩膀上的左手食指,她在吸我,用粉嫩的舌尖纏繞著指尖,我有強烈觸電得快要烤焦之感,卻不捨讓她放開(尤其她偶爾以討好的如小狗般的眼神瞟我),一直到她家樓下,我才終於下定決心喚她自己回家。她用眼神問我確定嗎?我只是收回視線,但眼前馬上模糊成一張爛溶的畫紙,斗轉星移,影像再次重合起來時已是一份報紙,大字書寫她在那一被我拒絕的夜晚,參與一場唐樓的大麻派對後服食過多,離開現場走到街上時被警察截查後居然連句子都說不出來,只能smoke、ok、wait地說過不停,而這頁新聞的撰稿人,赫然是遠在無語言無自衛能力無交通工具,縮成一團的我自己……


不過其實大麻的氣味在下午三點已經飄滿全城了,在12月31日的阿姆斯特丹。


我背著那十五公斤的背包走進這個城市是早上七點,在長途巴士下車後感覺從頭到腳板無處不酸軟,旅程倒數第二天弄成這樣子,簡直像一個不小心派到迪士尼樂園娛樂小孩的掃地機器人,舉起極簡風格的肢械,嘩啦啦倒下來的當然不是繡彩球而是落葉煙蒂。我帶著背包幾乎無法進入任何一種狂歡,太巨型了,除夕的大麻店只會提供貨品給看似無害且方便交易的人,我幾乎是以一種尋寶的韌性買到一包大麻,到了下午已無處可待。而你幾乎可以預計的是,在荷蘭的鄰近國家,法國、德國、比利時的人全都開車前來阿姆斯特丹,以大麻點起新年,we wish you a marijuana Christmas and an all green new year。到下午五時正,業已是香港踏進新年的一刻,我坐在一家早就關門的咖啡廳外的小木椅,面前的汽車長流擠塞得無法移動,我抽著煙讀隔半個地球以外的短訊祝福。


阿姆斯特丹的乞丐乞討時很有規律和自覺,第一句必然是I am homeless,要是討不到錢,就會討你的煙。六時我已像一張廢紙般坐在咖啡廳外坐了良久,有顯然已呼得過多的人過來跟我說新年快樂,也有無數乞丐與遊客走過,雨開始降下並在極短時間內傾盤瀉落,此時我已決定前往機場,走到七、八個街口以外的地方截計程車直接登上高速公路。這城市的歡騰已經可以肯定不屬於我。在上車前,我把身上的那包只抽了兩根的大麻葉送給一個黑髮乞丐,我覺得,這城市的Happy應該屬於一個本地人,而不是到了年終還未能仔細說好自己旅行意義的Asian。


到阿姆斯特丹機場大堂吃了一份要排隊四十五分鐘的漢堡王,隨後就找一個位置睡覺,儘管是除夕,卻還是諸多莫名奇妙走路如史前巨獸的遊客走過,黃種女人,推著只有一個小手袋的機場行李手推車,白胖男子,一邊吃漢堡一邊如撒種般飛灑青菜蕃茄汁。我決定找一個寥無人煙的地方睡覺,就爬樓梯到三樓餐廳區,那裡早已全部關門(或從未開門),並在廁所旁的角落放下背包,用著和在白俄羅斯一樣的姿勢入睡。但機場莫名奇妙地不開暖氣,而瓷磚地板實在太冷,無論如何都要穿羽絨才能睡著,但寒氣依然會滲入,大概兩小時會凍醒一次。我像誤闖雪原的溫帶動物,二十多天來所有毛髮與皮下脂肪終於徹底失效,像廢紙團或香蕉皮或被一條千人踩過的污穢煙蒂,睡在角落。


於是就莫名奇妙地想起《西夏旅館》,「像哪個野人,在這片靜美文明的風景裡,亂占地盤到處拉屎。圖尼克突然想起,這裡,那裡,還有另外那裡,全是他過去那幾天,獨享這安靜時刻待過的地方。他臉紅地發現:在這片風景裡,甚至在這整座小城,只有他一個人吸菸。他遺留各處的煙蒂,像最私密的穢物赤裸裸在這片綠色草坪各處展示著。沒有人出現來譴責他,也沒有人在他離去後將那些刺目的小白殘褪之物清掃掉。」


當我第一次醒來,時針分針已即將完全貼合12時正,我連說一聲happy new year的力氣都懶得提起,而各件行李和小袋子已像垃圾般散落在我的四周。但當我戴起眼鏡,隨意一看,發現整個三樓居然被鎖起來了,那傳統的鐵閘門讓我一剎以為自己覺得自己潛入了某部垃圾歐洲電影的廢置片場,慘白的後備電源,全已鎖門的餐廳,奇怪異國風格的公牛雕塑以及給孩童玩的模擬飛行駕駛艙,我站起來走了兩步,媽的我居然被鎖起來了。我同時浮起兩行思緒:其一,守門人應該趕著回市中心抽大麻,連檢查這裡有沒有人睡覺都懶得處理;其二,我想,我大概是整個阿姆斯特丹裡,唯一一個擁有一千多呎個人空間的人了,值得慶祝新禧。我起來,把手從羽絨口袋裡伸出來,走進廁所,腳步聲響得啤酒杯碰在一起的狂歡,走進廁格,關門鎖門,脫下褲子,打手槍射進馬桶裡。


所以當我在遙遠的白俄羅斯海關關卡地板上醒來時,心理結構正處於一種讀報後心馳神騁卻又無以名狀惆愁的極混亂狀態裡嘗試調整,想念她風騷淫媚啃著手指的模樣,又後悔沒來得及阻止她參與這場毫無意義的大麻派對,但當我的意識逐漸甦醒並和這個孤寂的現實世界重合時,我感到指間無比滑膩。抽出一看,一條後備食糧巧克力已被一整晚的手握熱力溶解殆盡,手掌指尖全是糞便一般的半乾殘跡,如膠似漆,糊里糊塗。我站起來,如一周後從二千公里外的機場地板醒來,站在那空無一人的大廳裡低頭看自己的手,我在孤自一人的沉默時刻總是搞不清楚節日的定義,或狂歡,或性愛,或消費,或交換。在2017年的12月,我睡了兩天地板,在異鄉空無一人的兩個無窗的大廳,的兩個節日,我自顧自,放了一黑一白兩次煙火。

Comments


來自香港,落腳台北,寫小說散文評論。

著有小說集《煙街》,散文集《痞狗》。

曾獲Openbook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

入選九歌散文選,入圍臺北文學獎年金。

不想讀博,謝謝關心。

bottom of page